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4卷  第5期

流域污染治理与管理技术
抚仙湖沉积物中营养盐和粒度垂向分布及相关性研究
王小雷, 杨浩, 顾祝军, 张明礼
2014, 4(5): 353-360.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4.05.057
摘要:
基于环境放射性核素210Pbex137Cs计年法确定抚仙湖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沉积物柱芯的沉积年代,分析了各柱芯近150年的营养盐(TOC、TN和TP)浓度和粒度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抚仙湖沉积物柱芯TOC浓度整体由稳定、下降转向缓慢增长,TN浓度整体呈小幅度波动趋势,TP浓度垂向分布较为复杂,整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些变化特征与流域历史时期不同程度的自然演化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抚仙湖沉积物中C/N自北向南逐渐升高,表明抚仙湖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由湖泊内部菌藻类逐渐过渡至地表陆生植物的贡献。抚仙湖不同湖区沉积物粒度垂向分布均较为紊乱,其大小表现为中部>北部>南部,该现象可能与周边入湖河流的密度、长度及产沙量等有关。抚仙湖沉积物中营养盐浓度和粒度的相关性研究表明,TOC浓度与粒径32~63 μm呈显著正相关,与4~8 μm呈显著负相关;TN浓度与各粒级之间无任何相关性存在,TP浓度则与粒径<2 μm呈显著正相关。
水污染控制治理与资源化技术
EGSB+A/O工艺处理玉米深加工废水出水中DOM特性分析
高鹏, 年跃刚, 闫海红, 殷勤, 徐璐, 郭晓娅
2014, 4(5): 361-366.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4.05.058
摘要(2097) PDF(810KB)(1007)
摘要:
采用超滤膜法对某玉米深加工污水站EGSB+A/O工艺二沉池出水进行分级,结合总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UV254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玉米深加工废水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以分子质量大于10 k和小于0.5 k物质为主,这2个区间组分的芳香度较高。三维荧光谱图分析表明,出水主要含有色氨酸类蛋白和腐殖质,各分子质量区间的腐殖质荧光强度大于同分子质量的蛋白质类物质,而腐殖质是在好氧曝气阶段生成。各分子质量区间有机物的总荧光强度和DOC浓度、UV254呈显著线性相关。
循环流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处理ABS树脂生产废水
朱跃, 宋玉栋, 刘仪生, 林宏宇, 郑盛之, 周岳溪, 陈学民
2014, 4(5): 367-372.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4.05.059
摘要:
采用气流提升-微孔曝气循环流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处理ABS树脂生产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进水CODCr为800~1 000 mg/L时,单级反应器出水CODCr均稳定在80 mg/L以下,去除率达88%以上,有机氮去除率达99%以上。废水碱度达到300~450 mg/L(以CaCO3计)时,反应区pH可保持在6.7~7.5,出水氨氮浓度稳定在5 mg/L以下,处理负荷显著高于传统工艺。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ABS树脂生产废水中的有机腈和芳香族有机物可得到有效去除。
制药园区难降解尾水强化预处理试验研究
李魁, 林齐, 宋永会, 郭新超, 杨鹏程
2014, 4(5): 373-377.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4.05.059
摘要:
针对可生化性极差的制药园区难降解尾水,分别采用单独活性污泥吸附、单独O3氧化及活性污泥吸附+O3联合氧化3种方法进行预处理,并对试验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单独活性污泥吸附法对有机物具有一定去除能力,但不能有效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单独O3氧化法和活性污泥吸附+O3氧化法对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废水可生化性得到显著提高。采用联合法进行预处理,其CODCr去除率可达37.90%,废水的可生化性指标BOD5/CODCr从0.020提高到0.141,且其处理成本更为经济。
利用太湖竺山湾底泥制备轻质陶粒试验研究
章丹, 叶春, 张大磊, 李春华
2014, 4(5): 378-384.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4.05.061
摘要:
以太湖竺山湾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主要成分、矿物组成和热性质分析,考察其烧制轻质陶粒的可行性;以膨胀率和表观密度为指标,对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较佳的纯底泥烧制轻质陶粒工艺参数,并对所制陶粒微观结构和重金属浸出毒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竺山湾底泥成分基本满足烧制轻质陶粒要求,在不添加其他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其较佳的烧制条件为1 110~1 120 ℃下焙烧5~10 min冷却至室温,可以得到表观密度为0.8~0.9 g/cm3,具有较好强度的膨胀轻质陶粒。底泥在烧制陶粒过程中重金属得到很好地固化,陶粒中重金属浸出率很低。
水节霉发生地河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种类研究
雷书凤, 王海燕, 苑泉, 王业耀, 赵华, 杨耀军
2014, 4(5): 385-392.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4.05.062
摘要:
采用液液萃取(LLE)和固相萃取(SPE)2种前处理方法联合提取某河流水节霉高发期发生地断面河水中有机物,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节霉高发期发生地水样主要有机物种类为92种(峰面积比大于0.07%),主要为有机酸类、酞酸酯类、烃类、有机酸酯类、杂环类、多环芳烃类、酮类、酚类、醇类及未知化合物;峰面积比较高(大于1%)的主要有机物为26种,主要为有机酸类、烃类、酞酸酯类、其他酯类等无毒有机物及未知化合物。说明在水节霉爆发的2月,未造成有毒有机物污染。
丙烯酸盐及对甲苯磺酸盐对乙酸、丙酸产甲烷活性的影响
王百党, 宋玉栋, 程家运, 陈叶, 孙力东, 周岳溪, 崔俊华
2014, 4(5): 393-398.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4.05.063
摘要:
以乙酸钠、丙酸钠为底物,研究不同浓度的丙烯酸盐及对甲基苯磺酸盐对产甲烷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盐及对甲基苯磺酸盐对丙酸为底物产甲烷活性的抑制作用强于乙酸为底物。丙烯酸盐对乙酸和丙酸产甲烷活性抑制的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717和235 mg/L。对甲基苯磺酸根浓度在10 000 mg/L以下对乙酸的产甲烷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对丙酸产甲烷活性抑制的EC50为9 500 mg/L。丙烯酸盐及对甲基苯磺酸盐共同存在时,对产甲烷活性的抑制未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大气污染控制治理与节能减排技术
生活垃圾填埋场覆盖层温室气体CH4和CO2释放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
马占云, 李海玲, 岳波, 高庆先, 董路
2014, 4(5): 399-405.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4.05.064
摘要:
针对北京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区覆盖层开展了为期1 a的CH4和CO2释放通量监测,分析了填埋场封场区CH4和CO2释放通量年变化规律和不同季节的日变化规律,并对CH4和CO2释放通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0个监测点间、相同监测点不同监测时段间CH4释放通量差异较大。不同监测点覆盖层表面CH4和CO2释放通量年变化规律表现为,CH4释放通量随CO2释放通量年变化规律波动,二者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在春、夏、秋季CH4释放通量变化较为平稳,冬季CH4释放通量随CO2释放通量变化规律波动;24 h内CH4释放通量变化规律存在随机性;周围大气中CH4的浓度直接影响覆盖层对大气中CH4的氧化。
基于WebGIS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刘莘, 张绍良, 侯湖平
2014, 4(5): 406-411.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4.05.065
摘要:
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是温室气体减排的基础工作,但是温室气体清单涉及能源活动、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工业生产过程以及电力调入调出等多个行业领域,专业性强,计算复杂,评估模型多,参数确定难,数据采集量大,因此清单编制需要现代信息系统技术支撑。将WebGIS技术引入到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中,通过调用Google Maps的API接口,以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采用AJAX,.net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数据传输与管理的网络化、计算评估的自动化、统计分析的专业化和数据存储管理的结构化。系统测试与应用表明,该系统既可作为温室气体控制专业机构的辅助工具,也可作为政府温室气体减排管理的共享网络平台。
土壤污染防治与综合管理技术
锑矿区土壤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李继宁, 魏源, 赵龙, 上官宇先, 陈志鹏, 李发生, 侯红
2014, 4(5): 412-420.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4.05.066
摘要:
采集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锑矿区29个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Fe、Mn、Cu、Zn、Pb、Cd、As和Sb)浓度,并对其污染状况作出评价;用简化生物可给性提取(simplified bioaccessibility extraction test,SBET)法研究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并用人体健康风险模型评估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经口腔摄入后对成人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锑矿区土壤As和Sb的污染最为严重,且具有同源性,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不同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差异很大,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平均值为Mn(36.7%)>Cd(30.7%)>Pb(24.4%)>Zn(23.1%)>Cu(12.0%)>As(5.89%)>Fe(3.88%)>Sb(2.13%),表明经口摄入重金属大部分不被人体吸收;用总量评估经口摄入途径风险时过高估计了实际的人体健康风险,用生物可给性进行调整后风险值显著降低,总非致癌风险(HI)和总致癌风险(TCR)平均值分别降低约97%和92%。主导健康危害效应的主要污染因子是Sb和As,调整后尾矿坝(S5)处仍有部分采样点总非致癌风险超过风险阈值,需要特别关注。
生物生态工程与恢复技术
广州南沙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分与管理体系
俞龙生, 李志琴, 梁志斌, 何磊
2014, 4(5): 421-428.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4.05.067
摘要:
以广州南沙新区为研究区尝试建立城市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分和管理体系,在对南沙新区生态资源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明确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建设、生态保护现状等实际情况,将南沙新区划分为红线区、黄线区、蓝线区和绿线区4个级别的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根据生态服务功能等级分别划分对应的各级别区域范围,明确各划分单元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提出各类区域的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要求。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区域特点
钟琴道, 姚扬, 乔琦, 白卫南, 方琳
2014, 4(5): 429-435.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4.05.068
摘要: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理念整体转型、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综述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并将其划分为系统性探索阶段、全面试点阶段和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总结了其发展特点;与此同时,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区域分布、类型分布以及不同类型的区域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区呈现较明显的差异性;最后,对东、中、西部地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特点和经验进行了评述。针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类型、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水温和磷浓度对满江红氮磷吸收的影响
易厚燕, 吴爱平, 庞燕, 储昭升
2014, 4(5): 436-441.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4.05.069
摘要:
通过模拟研究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在不同水温和不同磷浓度下的生长状况,了解洱海满江红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水中磷吸收的最佳温度和最佳磷浓度。结果表明,满江红在10~30 ℃均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 ℃。满江红植物组织氮和磷浓度及相对生长率随着水中磷浓度升高而增加,其组织氮磷浓度在水温为25 ℃时达到最高。表明满江红对水体中的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但受到水温和水中磷浓度的交互影响,即随着水中磷浓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对水中磷的吸收量均增多但吸收率下降;满江红对水中磷吸收的最佳条件为水温25 ℃、磷浓度为0.075 mg/L。
行业动态
日本膜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化及其借鉴意义
罗鸣, 王琪, 沈志鹏, 郑祥
2014, 4(5): 442-450.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4.05.070
摘要:
对日本膜技术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表明,经过数十年持续不断的投入,日本膜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净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及脱盐等领域,并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虽然受本土市场规模的局限,超滤/微滤膜在日本给水处理领域的处理规模仅为1.3×106 m3/d,反渗透膜脱盐能力为1.44×106 m3/d,但日本的超滤/微滤膜在全球给排水领域的应用约为1.0×107 m3/d,反渗透膜产品在全球的应用超过3.0×107 m3/d。建议我国膜企业应借鉴日本膜产业的发展经验,加大膜企业的研发投入,加强膜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通过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卓越的技术服务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