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2卷  第2期

特别约稿
中国电力工业“十一五”节能减排成效及问题思考
王志轩, 潘荔, 杨帆, 刘嘉
2012, 2(2): 81-89.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2.02.013
摘要: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年均增长13.32%和11.10%,电网规模已居世界第一,电源规模已连续15年居世界第二位。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供电标准煤耗、线路损失率分别下降至2010年底的333 g/(kW·h)和6.53%,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排放绩效双双下降,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绩效分别下降至2010年底的0.5,2.7和2.6 g/(kW·h)。总结电力工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发现电力工业在依法节能减排、科学节能减排、电源结构调整、电价机制、产业政策、市场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协调、不配套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规划、推进市场手段以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建议。
水污染控制治理与资源化技术
ABS废水中芳香类污染物在微电解处理前后的荧光特征变化
赖波, 周岳溪
2012, 2(2): 90-95.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2.02.014
摘要:
为了分解转化ABS树脂生产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毒污染物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铁炭微电解系统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快速检测分析废水中芳香类污染物的分解转化。结果表明,在进水pH为4.0条件下,铁炭微电解系统连续稳定运行30 d后,ABS废水CODCr和总荧光强度的去除率分别为53.27%和73.45%。进水pH直接影响废水CODCr去除率,其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pH=4.0,pH=6.0,pH=8.0。但是总荧光强度的去除率不符合该规律,不同进水pH条件下,总荧光强度去除率为73.45%~74.88%,即进水pH对铁炭微电解反应器分解转化芳香类化合物的影响较小。
CANNED工艺电化学生物反硝化段的电化学脱氮效能
张娜, 王海燕, 许吉现, 周岳溪, 万风, 柳栋升, 庞朝辉
2012, 2(2): 96-102.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2.02.015
摘要(3237) PDF(822KB)(1023)
摘要:
研究了HRT为24 h,电流密度为0.052 mA/cm2,纯电化学条件下进水氮形态分别为NO2--N,NH4+-N和NO2--N+NH4+-N三种情况下,生物挂膜前亚硝化/电化学生物反硝化全自养脱氮工艺(CANNED)中的电化学生物反硝化段的电化学脱氮效能。结果表明,当只投加NO2--N,浓度从100 mg/L增加到400 mg/L时,电化学生物反硝化段对NO2--N的去除率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从40%左右逐渐降至20%左右,可能是由自配水中恒定的Cl-所生成的HClO氧化造成;当只投加NH4+-N,浓度从100 mg/L增加到400 mg/L时,电化学生物反硝化段对NH4+-N的去除率均为35%左右,主要因为自配水中的NH4+-N是以NH4Cl形式投加,随着NH4+-N浓度的增加Cl-浓度也增加,能与NH4+-N反应的HClO增多;当同时投加NO2--N和NH4+-N时,NO2--N和NH4+-N的去除率与各自单独投加时相比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在电化学条件下,自配水中Cl-对NO2--N,NH4+-N均有一定的去除,且NH4+-N和NO2--N的去除之间没有相互影响。
大气污染控制治理与节能减排技术
VOCs排放、污染以及控制对策
马超, 薛志钢, 李树文, 陈振兴, 马京华, 刘妍
2012, 2(2): 103-109.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2.02.016
摘要:
VOCs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在紫外线照射下VOCs和大气中的NOx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O3等二次污染物;同时,VOCs与大气中的颗粒物作用还会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由此可见,对VOCs的控制十分重要。全球范围内的VOCs排放量天然源远高于人为源;在中国(数据不包含港澳台)的VOCs排放量天然源与人为源较为接近,但在一些工业密集区域的VOCs排放量人为源远高于天然源。简述了VOCs的各种控制技术,主要为燃烧法、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生物膜法、电晕法、光催化氧化法等。我国对VOCs的控制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改进和创新的同时,正在逐渐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相关法令。
重型卡车实际道路颗粒物排放特征
王军方, 丁焰, 尹航, 谭建伟, 张海燕, 殷宝辉
2012, 2(2): 110-115.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2.02.017
摘要:
为获得重型卡车实际道路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分布排放特性,利用车载测试系统(PEMS)在实际道路上对重型卡车颗粒物数浓度及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车速下30 s的稳定工况内,排放的颗粒物数量变化不大;不同工况粒径分布结果类似,均为单峰分布,怠速工况颗粒物数浓度峰值处于粒径20 nm颗粒物,其余工况峰值处于粒径70 nm的颗粒物,随着车速的增加,颗粒物数浓度向粒径增大方向移动;各种工况下粒径大于770 nm的颗粒物非常少,在总数量中所占比例不足0.1%。
流域污染治理与管理技术
浑河主要污染物对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影响
刘志刚, 渠晓东, 张远, 马淑芹, 赵瑞, 曹国凭
2012, 2(2): 116-123.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2.02.018
摘要(3714) PDF(945KB)(1044)
摘要:
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浑河大型底栖动物与污染物关系。结果表明,现阶段影响浑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污染物为NH3-N和CODCr;回归分析表明,NH3-N和CODCr与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EPT物种(敏感种)数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当CODCr和NH3-N浓度分别高于16.0和1.0 mg/L时,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与EPT物种数均小于浑河流域平均水平。浑河大伙房水库上游的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相对较高;水库下游由于NH3-N和CODCr的污染,降低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其中NH3-N和CODCr均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NH3-N还与香农-威纳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CCA分析还表明,大伙房水库上游主要指示物种以桃碧扁蚴蜉(Ecdyonurus tobiironis),黑头原石蛾(Rhyacophila nigrocephala),蝶石蛾(Psychomyia sp.)等清洁物种为主;水库下游支流指示种主要以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us)和水蝇(Ephydra sp.)等耐污物种为主;水库下游干流指示种以鳞(虫兆)属(Tomocerus sp.),钩虾(Gammarus sp.)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cruginosa)等耐污物种为主。
巢湖表层沉积物中砷的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余秀娟, 霍守亮, 昝逢宇, 赵广超, 席北斗
2012, 2(2): 124-132.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2.02.019
摘要:
以巢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BCR法研究了该沉积物样品中不同形态砷的分布特征,并对该沉积物中砷的污染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巢湖表层沉积物中的总砷浓度高于沉积物的背景值(源自“安徽省江淮流域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9个湖泊663件沉积物样品统计结果),在空间上表现出东西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巢湖表层沉积物中的砷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占总砷浓度的68.64%~79.24%,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砷浓度分别为1.18~2.82,0.73~2.01和0.05~1.06 mg/kg,三种形态的砷浓度平均值所占比例为3.83:2.90:1,该沉积物中总砷浓度为西湖区高于东湖区,可氧化态砷则为东湖区高于西湖区。由于沉积物中砷浓度的高低与流域有机物和营养盐的污染负荷密切相关,因此该沉积物中的残渣态砷有向可还原态和弱酸提取态砷迁移转化的可能性。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法对巢湖表层沉积物中砷的污染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巢湖表层沉积物中砷污染程度较轻,潜在风险很小,短期内对周边环境和生物不会造成很大的威胁。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典型污泥类危险废物的工程力学特性
孙娇, 董路, 岳波, 王琪, 杨延梅
2012, 2(2): 133-138.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2.02.020
摘要:
准确掌握污泥产量和污泥特性信息是确定污泥处理处置方法的前提条件。以GB/T 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为依据,对三类典型污泥类危险废物进行了室内工程力学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污泥类危险废物含水率可高达70%;颗粒粒径相差较大,级配不均,有效粒径为0.075~0.25 mm,直接剪切试验黏聚力最高约为3 kPa,抗压强度相差较大,除有机质浓度低于城市生活垃圾(MSW)外,容重、渗透系数均高于MSW的变化范围,对填埋场的稳定性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污泥类危险废物的这些典型物理力学特性,对危险废物填埋场实际堆填过程的规范操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草酸对微生物还原高岭土中铁的作用机制
何秋香, 郭敏容, 陈祖亮
2012, 2(2): 139-145.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2.02.021
摘要:
通过微生物试验,比较了草酸浓度对微生物还原高岭土中Fe(Ⅲ)所起的作用;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和能量弥散X-射线谱图(EDS)分析了处理前后高岭土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异化铁还原菌(dissimilatory iron reducing bacteria,DIRB)存在下,加入0.2 g/L的草酸,对Fe(Ⅲ)的还原效果最好;草酸浓度过高或过低对Fe(Ⅲ)的还原都有抑制,当草酸浓度为1.5 g/L时,微生物活性完全被抑制,此时Fe(Ⅲ)的还原量较低。化学对比试验表明,高岭土中Fe(Ⅲ)的还原随草酸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当草酸浓度达到13.0 g/L时,化学处理1 d后Fe(Ⅲ)的还原量与微生物处理4 d后Fe(Ⅲ)的还原量相当。ESEM和EDS的测试结果表明,高岭土中微生物还原Fe(Ⅲ)的过程,并不改变高岭土的主要结构,铁元素被微生物选择性的还原。
污染控制评估与规划技术
治污减排对需求结构的影响
朱松, 张平淡, 牛海鹏
2012, 2(2): 146-153.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2.02.022
摘要:
针对我国30个省市地区2005-2009年期间治污减排手段对需求结构的影响研究(分别以消费占GDP的比重以及消费与投资比表征),结果表明:工程减排改善了要素结构,同时提升了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以及出口占GDP的比重,最终表现为对需求结构的负面影响;结构减排虽然提高了第二产业比重,但能降低出口比重,改善要素结构,因此最终表现为对需求结构的正向影响;管理减排促进了要素结构的改善,降低了第二产业的比重,但促进了出口比重,因此最终表现为对于需求结构的负面影响。总之,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恶化了需求结构,而结构减排有利于需求结构的改善。
规划环评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研究
聂新艳, 王文杰, 秦建新, 李甜甜, 刘军会, 吴昊, 冯宇
2012, 2(2): 154-161.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2.02.023
摘要:
随着国家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行业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由人类规划开发所导致的生态风险加剧,部分地区正面临环境污染、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负面生态影响,使得在规划实施前开展生态风险评价变得尤为迫切。通过回顾我国规划环评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在总结国内外主流框架成果、经验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由风险问题形成、“压力-状态-响应”分析、区域风险综合评价、风险管理四部分组成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该框架加强了管理者与利益相关者的输入、归纳了区域风险源、完善了综合评价内容,以期对生态风险评价在我国区域规划环评中的应用起推动作用。
地铁环境影响评价中轨道隔振措施应用效果研究
谢咏梅, 辜小安, 刘扬
2012, 2(2): 162-166.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2.02.024
摘要:
通过研究北京、上海和广州地铁运营线路所采用的轨道隔振措施对环境振动的隔振效果,对比各厂家产品的轨道隔振性能,澄清了隔振性能在频域分析上的模糊概念,分析各种轨道隔振措施在不同频率下的隔振效果差异,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各种轨道隔振措施按一般、中等、较高及特殊隔振措施的划分原则和各等级隔振效果取值范围的建议。
行业动态
东方石化有机化工厂地面火炬在运行中的改进
周伟宁
2012, 2(2): 167-171.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2.02.025
摘要(3780) PDF(708KB)(1799)
摘要:
火炬燃烧可以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性废气。地面火炬采用分级燃烧控制、燃烧塔和新型燃烧器,可以达到处理负荷范围大,燃烧完全、不冒黑烟、无光污染、无热辐射、低噪音的运行效果,是一种环保的火炬气处理方式。实际运行中出现了火炬燃烧器不能相互点燃、火炬水封罐超压、火炬气管线和水封管堵塞、长明灯运行不平稳等问题,技术人员通过设备改造和摸索运行参数,上述问题均得到了有效解决。提出了减少长明灯个数,以节约天然气的可能性,讨论了提高地面火炬分级控制可靠性的方法。
环境监测与监控技术
微藻叶绿素荧光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姜恒, 吴斌, 阎冰, 吴志强, 邢永泽
2012, 2(2): 172-178.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2.02.026
摘要:
对叶绿素荧光技术应用于微藻在逆境中的荧光参数变化进行综述,总结影响微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环境因子(光、温度、pH、氮、磷、化学物质、重金属)。通过荧光参数的变化了解微藻光合作用的变化,从而反映环境胁迫对微藻的影响,为微藻生理、生态、水质的观测提供参考。微藻作为水体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它们的研究可以为环境监测提供另一种可能的途径或标准。